北京时间3月22日晚,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中客场0比3不敌韩国队,赛后,上海《东方体育日报》以“0-3不会太过悲伤,因为中国足球复兴之路漫长”为主题刊发评论,引发广泛讨论,文章指出,现阶段中国足球的1xbet体育实力差距客观存在,球迷与媒体应以更理性的1xbet注册心态看待比赛结果,将焦点转向青训体系重建、联赛改革与足球文化培育等长期工程。
本场比赛,中国队在全场被动的情况下顽强防守60分钟,最终因体能下降和对手的持续高压连失三球,尽管比分悬殊,但门将颜骏凌多次关键扑救、后卫蒋光太的积极拦截以及年轻前锋张玉宁的反击尝试,仍展现出球队的拼搏精神。
沪媒分析认为,与亚洲一流强队相比,中国队在技术能力、战术执行和比赛节奏方面存在明显差距。“韩国队拥有孙兴慜、金玟哉等欧洲五大联赛主力球员,而中国队仅有武磊一名留洋球员,且长期替补,这种差距不是短期集训或战术调整所能弥补的。”
这种观点得到数据支持:本场比赛中国队控球率仅为32%,传球成功率68%,射门次数4次(其中1次射正),而韩国队控球率68%,传球成功率89%,射门21次(9次射正),国际足联最新排名显示,韩国队位列世界第24位、亚洲第3,中国队则排名世界第79位、亚洲第11。
文章回顾了中国足球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,指出“急功近利”思维导致的种种问题:频繁更换教练、青训体系断层、联赛政策摇摆不定、归化球员策略未能持续等,这些短期行为未能提升国家队实力,反而使足球发展缺乏连续性。

沪媒特别强调,足球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至少10-15年的持续投入。“日本足球从1990年代开始改革,2002年世界杯后才真正进入亚洲一流;越南足球坚持青训十年,如今已具备挑战传统强队的实力,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一场比赛的奇迹,而是一代人的脚踏实地。”
当前,中国足球正处于新一轮改革起点,2023年发布的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修订版明确提出:到2035年建成足球强国;建立覆盖全国的青训中心;扩大足球人口;推进职业联赛市场化等目标,这些措施需要时间见效,难以立竿见影。
沪媒认为,中国足球复兴必须依靠青训体系和职业联赛两大引擎,在青训方面,需要建立“校园足球-青训中心-职业俱乐部”三级培养体系,扩大选材面,提高训练质量,全国已建成15个国家级青训中心,但与足球发达国家相比,在教练水平、训练方法和国际交流方面仍有差距。
联赛方面,中超联赛经过“金元时代”的泡沫繁荣后,正进入理性发展期,限薪政策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改革虽引发阵痛,但有助于联赛健康可持续发展,沪媒指出:“联赛是国家队的基础,只有建立稳定、竞争激烈、培养本土球员的联赛体系,国家队才能水涨船高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足球近年来在女足和青少年足球方面取得进步,女足国家队2023年重返亚洲之巅,U20男足2024年晋级亚洲杯八强,这些成绩表明坚持正确方向就能见效。
沪媒最后呼吁球迷和社会给予足球改革更多耐心与支持:“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,其影响力超越体育范畴,中国足球的落后是多种历史原因造成的,振兴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批评与质疑是必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建设性的意见和持续的支持。”
文章以日本足球为例:1990年代日本队屡遭惨败,但日本社会始终支持足球改革,最终取得成功。“0-3的比分不会让人高兴,但也不应导致绝望,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中国足球就有希望。”
这场比赛结束后,中国队主教练扬科维奇表示:“我们看到了差距,也看到了努力方向,接下来将全力备战下一场比赛,同时继续推进年轻球员培养。”队长吴曦说:“我们会认真总结,不会失去信心。”

中国足球的复兴之路确实漫长,但正如沪媒所言,每一个挫折都是前进的一部分,唯有保持信念、尊重规律、持之以恒,才能最终实现目标。